正奇光能20GW高效电池片及10GW组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分三期规划实施。
袁方书记表示,马鞍山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先进光伏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期待联想控股、正奇控股把马鞍山作为重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促成更多项目落地。正奇光能项目,将作为马鞍山市打造先进光伏产业的标志性项目。
此次投产的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为年产能5GW高效TOPCon电池片;二期规划为5GW高效电池片+5GW组件,计划明年启动建设;三期计划新建10GW高效电池片+5GW组件。目前中国在光伏制造和应用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已超过5亿千瓦(0.5太瓦),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相信企业、相信产业、相信马鞍山。本次投产仪式还有马鞍山市直单位及经开区各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代表、金融投资机构、行业专家、特邀嘉宾、参建单位和媒体记者等三百多人参加。产业起步,靠先行者带头,产业壮大,靠众人拾柴。
正奇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李德和在投产仪式致辞中对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经开区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节点,收获政企携手共进、精诚合作的丰硕成果,接下来将快马加鞭地实现项目一期全面达产,并加速推进项目二期、三期的规划建设。坚守实体经济、坚持科技引领,是联想控股和马鞍山的共同情怀。但是目前行业内卷却比以往更为严重,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国内资源泄漏,目前通过并购、联合、减少主体,提高集中度,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后面政策指导、资本管理、行业门槛一系列刚柔结合改革措施,供给端会逐步优化。
4、地球南北因素季节性需求时间差异,叠加强势美元使全球新能源投资需求压力,导致光伏产品需求转弱担忧。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光伏怎么啦,何时会见底?这个问题从各种媒体发声回答的主题词就是:产能全面过剩、行业强周期、产业出清等等。在技术叠代过程中,辅料辅材的技术创新将对光伏技术进步重点,从而推动下游逆变器、支架及下游电力电子技术融合发展。未来光伏是高需求、高门槛、高叠代、高成长的光伏产业,如放置资本市场应该定义为有周期性的成长行业。
自 2022 年上半年出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政策,电网、储能、传统发电端与新能源发电系统匹配带来时间差、地区差、需求差的问题尚未解决,新能源的取纳原因和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滞缓,个别地区分布式发电限制,从而影响了光伏风电边际增量是客观现实,加上资本市场和自媒体不断地负反馈,导致实体与股市双向不断负反馈,加之 A 股流动性问题,负反馈情绪不断催化。我们只有跳出光伏看光伏才可更清晰。
不仅如此,我们把新能源技术引领世界的同时,加强技术保护、维护知识产权将是中国公司重头之一,美西方一些公司利用其固有体系,利用过时所谓专利制约国内公司发展成为常态,最近被国家专利局宣布无效案例也逐步增多,但是我们要成为能源强国的先进技术将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采用必要法律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把内卷改变外卷,也是相关从业者和监管者共同的责职。5、本轮光伏调整并不代表当前光伏是强周期产业。在较快的时间内,以 P 型产品为特征以低转换率、小功率、小尺寸的产品迅速淘汰出局。
按照新型电力系统双高要求,指的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具体分析如下:1、光伏产品是否全面过剩的问题。这一年一方面全球光伏需求继续全面高速增长,创出新增装机约 450GW 历史性新高。场景之一,中国光伏将迎来一场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变革时代。
能源减碳、电力降碳,智慧电网,构建安全、低碳、灵活、智慧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些观点是真实的吗?笔者作为 10 余年从业经历,岁末回顾,自然有与众不同的观点,供参考。
以龙头企业隆基为例,年度最高点 49.08 元跌至最低点 20.01 元,最高跌幅达 61.7%,力度之猛实属罕见。最近很多文章越来越出格了,居然把光伏看成强周期产业,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同时要求建立 源网荷储 的生态平衡体系。3、国家新能源政策因素,需求阶段性边际收敛,导致资本市场抛弃新能源板块,产生负反馈效果明显。场景之三,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新能源产业链是当前稳增长绝对抓手。不仅如此,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准备加速发展以光伏为代表再生能源。专业人士推算,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 450GW,全球 TW 级时间点很可能提前 2027 年,那么到 2032 年前大概率达到 1.5TW 即 1500GW。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持续调整,硅料从年初近 30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不到,组件价格从年初 1.6 元/W 跌至 0.9 元/W,跌幅之大,光伏行业的股票跌得更为夸张。
我们即将迎来 2024 年,对未来光伏宏观场景作出展望。以房地产为主传统产业正经历着出清的过程,光伏、锂电、电动车新三样作为优势产业代表,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引擎,而这些优势产业又将未来产业发展保障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算力数据产业的发展。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晶硅技术和钙钛矿技术融合、光伏制氢技术、离网型光伏技术、光储一体技术、光伏技术输配等技术发展融合释放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约定明确各国对化石能源使用进一步的限制。
场景之二,技术叠代进入星光灿烂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光伏产业优胜劣汰、健康发展正在路上,2024 年又是光伏走向新时代起点,我们应该笑傲中国光伏。
笔者前不久看到朱云来先生演讲观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未来总共是 200 万亿的投资,每年 10 万亿左右的规模。2023 年年初开始,中国光伏产业企业家心情经历了从欣喜、观望、彷徨、担忧等感受。对光伏设备制造业来讲,新增光伏发电装电量才是他们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需求受制于传统能源(储能)、电网建设、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制约,同时受央国企为主体的制约,尽管短期这种系统配套、所有制局限。概括地说,我们认为片面强调光伏产业的周期性是不客观的。
而供给侧方面,先进产能进入和旧产能退出并存,产能结构好的公司正在不断蚕食份额,价格见底后必然呈现高于行业增速的业绩表现。但是当今的光伏产业既不是 2012 年前后为期 5 年的双反背景下的调整,也不是 2018 年取消补贴需求休克式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产业层次分为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2023 年 11 月 30 至 12 月 12 在阿联酋召开全球气候大会,200 个里程碑式达成了一致协议。
笔者关注到,在近日结束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要求,为落实双碳任务,2024 年新增风光装机 2 亿千瓦,预计光伏装机需求 180GW 以上。全球领导人承诺支持世界共同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各国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尤其可喜的是,中美两国共同支持下使该公约的达到,各国全面实施能源电力转型,即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到 11TW 以上,即在目前的约 3.4TW 的基础上增加约两倍。
与时同时,国家能国战略是制造强国、数字强国的保障,对新能源需求管理又将一道新的风景线。笔者访谈过一些技术优势的企业,他们毫不担心产品价格的调整,反而顺势而为,主动压价格,让没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倍感压力而出局。但是有些环节本来很多产能只是名义产能,已经不是有效产能,即使组件价格涨到 1.5 元/W 也没有需求了,这些落后产能至于占了目前产能占产能的 1/3,其中很大比例无法改造报废而灭失。这个观点无疑得到了中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仅就国内来讲光伏为代表新能源产业将带动其实产业链投资和消费驱动,它带动着储能、电网设备、出行方式投资消费快速增长,根据乘数效应,有人估算过销售 1W 光伏组件,将拉动千元级相关业务资产投资,可以设想,随着铁公基投资的逐步弱化,新能源主导下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将接棒新基建,承担新使命,引领新增长。
当前存在问题就是新能源发电日益高增长高需求的大模型风光大基地与超高压电网建设、传统能源(大储能)平衡关系尚存在瓶颈,一旦在 发、输、供、用、储 环节建立平衡及电力市场化的开启,光伏发电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基荷电源,到 2030 年前光伏为主力电源,高质量光伏装机总规模尚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真正对应新能源汽车、巨大算力等场景带来廉价电力新需求得到保障。场景之四,发展以光伏发电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现代能源电力体系的主体。
场景之五,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带来全球光伏为代表新增装机需求大爆发时代迅速到来。今天的光伏是需求仍是大幅增长背景的调整,与以往有质不同。
从需求侧看,即便今年有行业通缩效应,欧洲高基数已经美联储加息等不利因素影响,光伏装机量依然创出历史新高,随着不利因素逐步消退以及产业链价格下行推高电站投资 irr,有理由认为光伏装机需求未来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意味着市场长、力度大,大批企业将倒闭出局。